首页 资讯 正文

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

体育正文 288 0

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

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

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(wúxiǎolíng) 韦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,展现了(le)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,为(wèi)中华文明多元一体(yītǐ)、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。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(chángqī)任务,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,一件一件来,久久为功,做出更大(gèngdà)成绩。 6月5日,三星堆遗址主动性发掘燕家院子点位的考古工作(gōngzuò)阶段性结束。在对该地点的发掘工作中,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(le)三星堆玉石器作坊(zuōfāng),还在该地点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、由人工堆筑(duīzhù)而成的土台,推测使用年代上限不晚于(yú)商代中期。与此同时,针对三星堆城门、水门以及道路交通体系的系统调查勘探也正在进行。 202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星堆时指出,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(zàishìjièshàng)是叫得响的(de),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,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(yītǐ)、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(děng)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,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要求。两年来,三星堆在考古发掘(fājué)、文物保护、学术研究、文化传播等方面多项并进,不断揭开三星堆秘密的同时,持续擦亮着(zhe)三星堆的文化名片。 燕家院子再发现(fāxiàn)人工土台和大型房屋基址 2021年,三星堆(sānxīngduī)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陆续公布考古(kǎogǔ)成果,一万七千多(duō)件编号文物,让三星堆“再醒惊天下”。然而,考古成果丰硕的背后,仍存在(zài)三星堆城内水陆交通体系还不(bù)清晰、聚落功能分区并不完全明晰、考古发掘工作所获资料发表不多、多学科研究体系仍不健全等(děng)问题。三星堆的更多秘密,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工作揭开答案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(yánjiūyuàn)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乔钢介绍,最近两年,考古人员在三星堆月亮湾小城东(dōng)部的真武宫地点和燕家院子(yuànzi)地点展开考古发掘,同时对遗址东部仓包包小城及南部台地进行系统勘探。正是在这个过程中(zhōng),发现了三星堆城址大型水网以及东水门(shuǐmén)和东北水门、明确了三星堆遗址的首处玉石器作坊、并新确认了三星堆遗址大型人工土台及建筑基址,三星堆古城的格局更加清晰。 据介绍,三星堆城址的水系,自仓包包小城外西北进入大(dà)城;东水门位于大城东城墙中部缺口处,宽约20米(mǐ)(mǐ)、最深处1.15米,东北水门则位于仓包包城壕向东出东城墙的出水口,有大约30米宽。 三星堆玉石(yùshí)器作坊发掘现场。 玉石器作坊(zuōfāng)则(zé)位于月亮湾小城东北部的真武(zhēnwǔ)宫(gōng)地点。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集中分布的成堆存放的石料、坯料坑、废料堆积以及成品石斧坑等遗存,可以基本(jīběn)串联出三星堆遗址制作玉石器的大致流程。“目前测年结果显示,这处玉石器作坊在公元前1550年至(zhì)公元前1250年左右,大致相当于商代中晚期。”在对作坊持续的发掘中,出土了玉人像、玉牙璋、绿松石珠、石蛇等4000余件文物(wénwù),种类十分丰富。 随着工作(gōngzuò)的(de)推进,考古人员又在月亮湾(wān)小城东南部的燕家院子地点发现了(le)一处人工(réngōng)堆筑的土台。“土台面积(miànjī)超过6000平方米,采用(cǎiyòng)了斜坡堆筑的建筑方式,与月亮湾小城东城墙等基本一致。”乔钢介绍,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燕家院子人工土台初步判断为多级土台,最上层土台上还发现了一处大型房屋建筑基址,面积超过200平方米,并且外围可能存在回廊。这处建筑基址的最大单间,目前已揭露了90多平方米。房屋基槽内的填充物则全是陶“板状器(qì)”,可以看出大多经过火烧、直立插入基槽,或许代表了木骨泥墙(níqiáng)以外的砌墙工艺的出现。 燕家院子2024年发掘现场(xiànchǎng) 在考古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,专家学者也针对(zhēnduì)三星堆(sānxīngduī)器物制作(zhìzuò)工艺与原料来源、资源控制与利用、古气候与古环境、祭祀(jìsì)仪式场景及内涵等三星堆的诸多学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(xiāngguān)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争取通过考古和研究的推进,争取到2027年明确古城的宫殿区等区的准确区位(qūwèi)、掌握古城内人群的族属和等级等构成,初步了解三星堆遗址(yízhǐ)的墓葬习俗、埋葬制度、祭祀活动、祭祀体系等情况。 8月将完成近千件(qiānjiàn)文物清理和保护 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(wénwùbǎohù)和修复中心,观众不仅可以看到(kàndào)“上新(xīn)”的文物,还能透过玻璃看到文保人员清理文物的全过程。“现在(xiànzài)我们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文物保护与清理工作,预计今年(jīnnián)8月底,就有近千件文物完成清理和保护,陆续与观众见面。”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表示。 三星堆博物馆(bówùguǎn)兴致勃勃的观众。 三星堆出土文物(chūtǔwénwù)数量丰、种类多(duō),清理和修复工作非常繁重。在视察(shìchá)三星堆时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叮嘱“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,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(lìdù)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,一件一件来,久久为功,做出更大成绩。” 两年来,文物保护工作(gōngzuò)持续(chíxù)推进。在国家文物局的(de)支持下(xià),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集结了全国共16家文博单位在三星堆展开工作,“目前第一阶段已完成了4000余件文物的清理和修复(xiūfù)。第二阶段的工作也已于今年(jīnnián)5月启动,将针对300多件青铜器、部分金器展开清理修复,以及(yǐjí)600多根象牙(xiàngyá)的保护工作。”余健介绍,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中,象牙保护的新成果(chéngguǒ)堪称亮点。“三星堆出土的象牙含水量高、年代久远,稍有不慎就(jiù)容易槽朽。为了更好地(dì)保护,象牙出土后便被放进了‘文物冰箱’。两年来,科研团队持续展开了象牙的腐蚀病因分析,同时研发了象牙加固和封护材料。现在,象牙已经可以在22℃左右的环境下陈列,取得了象牙保护的巨大进步。” 文物保护修复,人才(réncái)是关键。如何加大国家支持(zhīchí)力度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?记者了解到,2024年,“郭汉中(hànzhōng)大国工匠工作室”挂牌。依托工作室,郭汉中将(jiāng)把青铜器的传统修复工艺倾囊相授。与此同时,金器、玉器(yùqì)等不同门类的工匠工作室也将投入运行,为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培养更多人才。余健介绍(jièshào),目前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和修复团队已有15人。 三星堆博物馆熙熙攘攘(xīxīrǎngrǎng)的人群。 近年来,向世界(shìjiè)讲好(jiǎnghǎo)三星堆(sānxīngduī)的(de)故事、展示中华文明(zhōnghuáwénmíng)的多元一体和底蕴深厚、持续擦亮(cāliàng)三星堆文化名片,也是三星堆的重中之重。对内,三星堆博物馆不断创新展陈。记者在三星堆博物馆互动体验(tǐyàn)厅看到,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装置“穿越”回古蜀国,沉浸式体验三星堆先民的衣食住行、生产生活、精神世界。对外,三星堆借助文物复制品、数字技术等手段,不断在海外擦亮中国文化名片,打造具有中国气度、国际形象的超级文化符号。 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朱亚蓉介绍,去年11月,“太阳之光: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”在(zài)秘鲁举行,来自三星堆和金沙(jīnshā)遗址的代表性文物(wénwù),借助复制品和数智技术重现了古蜀文明的气韵和风采;今年(jīnnián)6月9日,“太阳之光——古蜀文明与世界”展更是在纽约(niǔyuē)联合国总部开展。而借助文物数字化,“万物有灵·三星堆、金沙古蜀文明数字艺术展”和“邂逅三星堆—12K微距看国宝”全球巡展(xúnzhǎn)已(yǐ)先后在巴黎、卡塔尔、纽约举办。 图片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(hé)三星堆博物馆提供
习语回响丨不断揭开三星堆的秘密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